旧版首页 | 新版首页 |
班级网站管理登录 | 注册

微信扫一扫

招生电话:

0591-85316863

投诉建议:

0591-85314300

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:0591-85316863

当前位置首页 > 福建西山学校 > 动态资讯 > 家长课堂 > 正文
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
家长课堂:让中学生成才的45条建议
时间:2016-03-04 16:29:43  来源:福建西山学校  阅读数:次  编辑:张越
    让我们教给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3件事吧,那就是“爱”、“责任”和“助人为乐”。
 
  第一项技能:爱 
 
  只有爱才能让人感到自信。
 
  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感情就是“自我肯定感”。
 
  所谓自我肯定感,就是肯定自己存在的感觉。自己理应在这里,周围的人都为自己的存在而高兴。自己的存在将会给家人带来幸福,很高兴自己能这样存在。就是“我喜欢自己”这种感觉。这种感觉是我们作为自己生存下去的最基本的东西,是对自己存在的一种自信。
 
  如若不喜欢自己,生存将是一件痛苦的事。如若感觉家人不喜欢自己,日子将会灰暗阴霾。感觉“自己的存在是一种痛苦,不为人所爱”的人也许会想去死。终极的自我否定就是自杀。因为当人完全找不到自我肯定的素材时,就会迷失。
 
  这种自我肯定感,会在人生之初,从养育我们的人们的爱中得到。
 
  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给予孩子自我肯定感。那是一种传达给孩子“爱”的行为。体会到“爱”的孩子,一生都会幸福生活。因为爱自己、肯定自己,所以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,也会坚强面对。
 
  得不到父母之爱的孩子,既不会爱自己,也不会爱别人。
 
  父母如果不去关爱,只是义务性地接触孩子的话,孩子也会敏感地察觉。对孩子来说,父母的存在是绝对性的,若是从最想得到爱的人那里得不到关爱,孩子就会认为是因为自己不值得爱。这样,就不会产生自我肯定感。
 
  如果感觉不到父母爱自己,自己也就难以喜欢上自己。自己身心感受不到爱,也就很难去爱别人,很难友好地对待自己和他人。
 
  怎样向孩子表达爱?
 
  有人在回应自己传达的信息,满足自己的要求。这种安心感,正是支撑人一生的“爱”的开端。
 
  经常抱起来接触宝宝的肌肤,经常微笑着眼含爱意地跟宝宝说话,经常陪宝宝一起玩儿。这样把“爱”传递给孩子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。总之,就是无条件地宠爱宝宝,大量地肌肤接触,经常把“好可爱”“好喜欢”之类的话挂在嘴边。
 
  也许有人会觉得:那么小的宝宝,跟他说“好可爱,好喜欢”,他也不会明白的。但是事实上,这种感情是能够充分传达给宝宝的。因为当你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话的时候,父母心中的“可爱、喜爱”之情也会满目盈溢。这样的感情是能够传达给宝宝的。
 
  第二项技能:责任
 
  叫孩子起床该是谁的工作?
 
  “早上叫孩子起床的家长[微博]请举手?”
 
  这是谈起责任感时,我每次必提的一个问题。通常都有大约八成的家长举手。那么你家里的情况怎样呢?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自己起床呢?还是需要有人叫起来呢?
 
 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:“那么,早上按时起床,争取上学不迟到,是谁的工作呢?”
 
  是的,早上早起争取上学不要迟到该是孩子自己的工作。然而,父母却从孩子那里夺过来这个工作,去叫孩子起床,因而孩子就变得依赖父母。这样,孩子的自立就受到父母的阻碍。
 
  “不叫孩子就会迟到”,正是源自父母的这种担心的“帮助”行为,结果造成了孩子可以不用自己起床的状态。不是孩子自己起不来,是父母使孩子认为不必自己起来。
 
  想教给孩子的第二个力量就是“责任”了。
 
  没有学会责任的孩子会害怕变化
 
  在教给孩子责任的过程中,让孩子自己体会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是非常重要的。就是说,孩子起晚了迟到,重要的是让他体验迟到的结果:就是要被老师批评而感觉不舒服。这里孩子如果感觉不到这种不爽,他就不会受窘。如果不感觉受窘,他就不会去想办法改变现状。
 
  学习责任的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很多东西。通过反复经历,他们就会知道只要自己去做,就能改变结果,同时,他们的耐性(处理失意情绪的能力)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成长起来。正视现实的勇气成长了,积极成长的热情发芽了。相反,学不到责任的孩子,因为欠缺反应能力,就会不善于灵活应变。
 
  第三项技能:助人为乐
 
  给孩子“想做”的主动性
 
  表扬也好,批评也罢,物质奖励也同样,都是来自外界的行为动机,都是从外部诱使孩子去做的做法。真正的行为动机不是来自外界的,真正想做是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。这种能喷涌而出的想做的冲动,就是父母能够在孩子的幼儿时期,植入孩子体内的一粒行为动机的种子。
 
  这粒种子就是“助人为乐”。植入这粒行为动机的种子,孩子一生都会保持健全的动力。在这种动机下行动时,我们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充实感。
 
  用表扬来支配、教育孩子是很危险的
 
  对父母来说,用表扬作为奖赏来随意支配孩子,确实很方便。跟孩子说“真乖”,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孩子:“好好听话,我就会喜欢你。”想让孩子听话时,就拿出表扬这个法宝:“宝贝儿真乖,帮妈妈……好吗?”孩子就会乖乖听话。
 
  对于自我肯定感尚未形成的孩子来说,表扬很快就成了支配孩子行动的语言。父母使用表扬、随心所欲操纵孩子,孩子为了寻求父母的爱、得到表扬而努力变得乖巧,这种亲子关系对父母和孩子都是没有积极意义的。
 
  把表扬作为诱使孩子行动的武器,孩子就会变得为得到表扬而行动,没有人表扬就没有动力。或者,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扬就会自己受伤,就会丧失前进的气力。
 
  帮孩子建立助人为乐的善意
 
  我们经常会教导孩子一些社学校篇:校园生活那些事
 
  1.面对重要的考试或其他压力较大的事情时,想办法让自己放松下来:试着做深呼吸,从十开始倒数,或者欣赏你最喜欢的音乐。
 
  2.将你要参加的活动进行优先级排序,确保你全力投入的是对你真正重要的活动,不要让那些你不太在乎的活动占用你的时间。
 
  3.认真思考谁是你的朋友,她们值不值得得到你的友谊。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成绩好而批评你,她们不是你真正的朋友。尽量和喜欢真实的你、支持你为成功而努力的人在一起。
 
  4.如果你遇到了难以独自应对的困难,不要不好意思将之告诉某个成年人。不管你遇到的是被人欺负还是学习障碍问题,都会 有人为你提供帮助。你所要做的就是主动求助。
 
  5.思考一下你在什么环境下觉得比较有信心(比如,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),你擅长什么,你喜欢自己什么。努力把你的自信带你觉得不那么自信的环境中去。
 
  6.建立生活常规,有助于你增强控制感。将每门课的笔记、家庭作业放在不同的活页夹里,每门课准备一个笔记本,这样,你以后就知道在哪里找到它们。在学生日历或日程簿上记录下有待完成的事项。
 
  7.尝试一些新事物,不管这新事物是参与某项活动,还是听不同类型的音乐。在尝试新事物的过程中,你说不定对自己会有一些不曾关注过的新发现,甚至认识一些非常有趣的人。
 
  8.不要让他人对你的看法来界定你。只有你才能真正界定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 
  压力篇:笑对压力不言愁
 
  1.和那些给你施加压力的人实话实说,不管给你压力的人是你的父母、朋友、老师,还是你的教练。让他们知道,你承受的压力太大了。如果他们不给你提供帮助,不妨和学校里的辅导员、医生或者治疗师谈一谈。详细说明哪些你能应对,哪种“帮助”对你最有用。
 
  2.关注你可能给他人带来的压力。你是“完美的”大姐姐,而你的小弟弟小妹妹根本无法竞争过你吗?你因为朋友体重过重或认为她们的穿着不对而批评她们吗?始终从他人的视角来分析面临的问题。
 
  3.学习管理你的时间,这样你才不会因为学业、家庭作业和其他活动而感到不知所措。将自己要做的事和日程安排记在日历上、计算机或手机中,这有助于你变得更有条理。
 
  4.体育锻炼是释放压力和保持身体健康的好办法,但是,不要强迫自己参与任何自己体力上吃不消的体育运动或活动。相反,你可以参加那些既有趣又能提升你的自尊水平的活动。
 
  5.总是挤出一些时间留给自己。不管你喜欢的是看电影、听音乐,或者蜷坐着捧读一本好书,要确保每日都有足够的时间从事自己最喜欢的活动。
 
  6.不要仰慕那些穿着昂贵服装的受欢迎的女孩子,也不要仰慕那些有钱、漂亮的名人。发现生活中真正激励你的人——比如你的老师、兄弟姐妹或父母。
 
  7.记住所有那些让你显得特别的美好事物。有时候,这有助于你记录下自己的能力和技巧。当你开始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,拿出这个单子来看一看。
 
  8.让赞扬你而不是贬低你的人围绕在你周围。你的朋友应该支持你,当需要他们的时候,随时为你提供帮助。他们应该从不批评你,或者让你觉得自己无关紧要。而且他们绝不应该欺负或者虐待你。
 
  9.如果你的压力是因为受到了虐待——身体上的,性方面的,情感方面的——立即向你的父母或健康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
 
  自尊篇:告诉自己我爱你
 
  1.在下一次对自己感到失望时,不要将自己的感受憋在心里。和某个亲密的朋友或你信任的家庭成员谈谈你的情况。
 
  2.每一个人都拥有某种特别的才能。如果你并不确切地知道自己有什么特别的才能,想想你最喜欢从事的活动是什么,什么最让你快乐,你极有可能借此发现自己的特长之所在。
 
  3.关注你的直觉。不要仅仅为了融入群体而强迫自己做你不想做的事情。
 
  4.什么时候都要忠于自己,不要害怕坚守自己的信念。但是记住:要尊重与你持有不同看法的人。有自己的看法是好的,但是,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,算不上酷。
 
  5.到了你这个年纪,开始思考自己的性别身份,是很正常的。记住: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,都只是你真实自我的一部分,并不能界定你的全部。
 
  6.如果你真心想做某件事情,但一开始尝试时并没有成功,不要立马就放弃。多想些法子来应对挑战,比如,你可以请家庭教师,花更多时间学习,或者参加课外班。
 
  7.如果与陌生人交谈让你感到不舒服,即使在你感到不自信的时候,也要尽力保持与对方的眼神交流。眼神交流可以使你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,有助于消除紧张情绪。
 
  8.特别重视了解他人的不同之处。如果你尊重他人的信念,他们也有望尊重你的信念。了解其他的文化、宗教、饮食和服饰,可以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。
 
  9.划伤自己身体等自我毁灭习惯,可能是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征兆。如果你或你认识的某个人有自我伤害行为,将之告诉你信任的某个人。同时,寻求其他缓解自己压力的办法——比如,逗宠物玩,听音乐,或者开始写日记。
 
  10.防止自杀最重要的办法是将你的情况告诉他人。不管事情可能多么糟糕,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结束自己的生命。治疗,可能还要服用一些药物,有助于缓解情绪沮丧引起的痛苦。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情绪沮丧,或有自杀的念头,请不要将之藏在心底。
 
  朋友篇:你是我的好朋友
 
  1.大幅度改变自己可能会带来新的朋友。但是,如果这些变化是被动的,那就不可能让你把新的友谊保持下去。改变自己是一种积极的做法,但是如果这些变化让你怀疑自己将不再是自己,那说不定根本不值得。
 
  2.下一次当你听到有人在闲聊,为被议论的那个人说句公道话。提醒议论的人,被议论的那个人不在场,不能维护自己,这样做不公平。
 
  3.当一个只会谈论自己的朋友让你烦恼不快,尽快把你的感受说出来,不要等到无法忍受、要爆炸的那一刻再说。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表现。笑着告诉她,现在轮到她来倾听,她会明白你的意思。这样就能避免以后情绪激化,甚至发生争执。
 
  4.尝试参加男孩、女孩都参加的集体活动。这样你可以逐渐适应男生女生之间的互动,同时还可以提高你的沟通技巧。
 
  5.如果你喜欢上了一个男孩,把你喜欢他的原因在纸上一一列举出来,这样有助于你认清自己的感情,避免做冲动的、日后后悔的事情。过几天再拿出来对照这张纸,看看自己的心情有什么变化。
 
  6.记住:没有人,包括最好的朋友,有权利让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。需要的时候,捍卫自己的立场和尊严。尊重自己,做你认为对的事。
 
  7.每周都花时间,和你的父母谈论你的学校生活和你的朋友。告诉他们你们在一起做什么,喜欢什么书和电影等,不是正式的谈话而是随意的闲聊。尝试一下,听听父母怎么说,看看这样的谈话会让你有什么收获。
 
  8.在做出与友谊相关的终极决定——断交之前,问问自己,伤害了你的朋友为什么那样做?发现可能的原因。如果这段友情值得拥有,那就值得挽回。
 
  9.和好朋友有约在先:永远和对方坦诚相待。这样你们有冲突的时候,双方都会谨慎、都会反省。
 
  励志篇:天生我材必有用
 
  1.花时间考虑一下自己热爱的是什么。弄明白自己是谁、你的信仰是什么。这是你最好的防卫,能够阻止自己因缺乏主见而随波逐流,或者在压力之下做你不想做的事情。
 
  2.花时间考虑一下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。你有哪些兴趣和特长?什么工作会让你兴奋?
 
  3.确定分段小目标来帮助你实现你的宏伟目标,即使那是未来很多年的目标。让现在每一点积极的努力,都引领今天的你走向理想中成年的你,都指向你的远大目标。
 
  4.如果需要,每次达到目标后都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。例如,你可以下载一首新歌。不过必须在达到目标之后。
 
  5.列出清单。这是一个监督自己进步和不走弯路的好办法。看到自己的目标一个一个实现、一个一个从清单上划去,对自己是极好的鞭策和鼓励。
 
  6.如果你受到打击,用你的想象把自己定位在实现目标的路上。你将从自己的想象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勇气。
 
  7.积极与人交往。去结识各种各样的人,他们有的和你一样,有的和你不同。当你和家人在一起,或者结交新朋友时,有意识地锻炼倾听和沟通的技巧。
 
  8.当你在带领一个团队时,确定所有成员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一致。在工作开始前,创造每个人都平等参与的机会。这样做,你的成员们将会尊重你,因为你表现出了对他们的尊重。
 
  9.作为团队领导者,做符合团队最大利益和最终目标的决定。实际上,做一个胜任的、出色的领导者,你个人也将会有很多收获。会礼仪:“给老年人让座”,“同情善待弱者”,这些礼仪的出发点,就是一种想助人为乐的善意。
 
  所以,如果能让孩子懂得“助人为乐”,诸多具体礼节就不必逐一相告了。孩子很自然地就会亲切待人。“助人为乐”正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动机催生剂,是一切礼节的出发点。
 
  与此相对,被植入为获得表扬而做的种子的孩子,没有表扬这个回报,是不会行动的。
 
  而不想挨批、不想被骂才去做的行为动机,又如何呢?表面看来效果不错,但是从维持亲子之间的长期关系来看,其中的消极因素却实在太多。
 
  与上述两种副作用太多的行为动机的种子相比,“助人为乐”这颗动机种子,就能让孩子积极、肯干。
 
  以“助人为乐”作为自己思想基石的孩子,只会做于人有益的事情,并因此而感到快乐。所以对方不必给予什么回报。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为追求回报而做。这个行为动机没有任何副作用。
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
Copyright©1994-2019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:0591-85316863(福建西山学校)
闽ICP备10203392号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197号
幼儿园更新统计 | 小学部更新统计 | 初中部更新统计 | 高中部更新统计 | 职专部更新统计 | 电视台更新统计 | 腾讯视频一 | 腾讯视频二 | 腾讯视频三